红心讲堂|林赟:一床被单 温暖革命友谊

发布者:护理系审核发布时间:2021-11-10浏览次数:10


 


  林赟,入党积极分子,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20级高职护理1班学生,现任学院新媒体中心主任。曾获“训练标兵”、优秀团员“等荣誉。

. 红色故事:

一床被单 温暖革命友谊

朗读者:林赟

 一床被单温暖革命友谊(2).mp3

 白色底纹,浅灰色蝴蝶花纹,虽然年代久远,颜色已经泛黄,但看起来依然洁净光滑……

 这是一床珍贵的绸缎被单,它记录了项英同志和于都百姓的一段亲密友谊。

 193412月,以项英、陈毅为领导的中共中央分局转移到了黄麟乡井塘村,项英等中央领导被安排住在村民谢招娣家里。听说红军要在家里落脚,谢招娣十分高兴,一家人一边为项英等人腾房间、打扫卫生,一边忙着帮红军搬东西、安排住所,但她并不知道项英是红军的高级领导人。

 随后的日子里,谢招娣时不时地送一些黄元米馃、花生、鞋垫等食品和生活物品给红军战士,帮助他们洗衣服、洗被褥。项英的妻子张亮和红军战士们也经常帮助谢招娣犁田、砍柴、劈柴、打扫卫生,这段时间的相处让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都把对方看作是亲人。

 转眼到了1935年春节,形势对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十分不利,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加紧了“清剿”,红色苏区只剩下于都部分区域,且日益缩小。为了轻装上阵,更为了表达对谢招娣一家人的感激之情,中央分局离开井塘的头一天晚上,张亮把随身携带多年的一床绸缎被单送给了谢招娣。

 红军走后,谢招娣一直不舍得用绸缎被单,把它视为宝贝和生命珍藏,她决定等红军回来后再送还给红军。不久后,国民党兵来到井塘村搜查,把全村村民赶到村中的晒谷场上,威胁村民把收留的红军伤病员和红军物品统统交出来,否则,一旦查出就格杀勿论。

 村民们一声不吭,守口如瓶,更不用说主动交出红军的伤病员和物品。于是,国民党兵在井塘村挨家挨户地搜查,幸亏村民事先把红军伤病员和红军赠送的东西藏到了深山岩洞里,敌人在全村翻了个底朝天也一无所获。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谢招娣一直珍藏着这床珍贵的绸缎被单。去世前,她又把它交给家属钟正予,叮嘱钟正予一定要好好保管。2004年,于都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普查工作时,钟正予主动把它捐献给了县博物馆,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