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讲堂|刘伟强:一支包裹着泥土的钢笔

发布者:护理系审核发布时间:2023-03-22浏览次数:10


刘伟强,入党积极分子,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21级高职护理9班学生,现任班级副班长,护理系生活服务部副部长,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

红色故事:一支包裹着泥土的钢笔

朗诵者:“刘伟强

一支包裹着泥土的钢笔.mp3

一支包裹着泥土的钢笔

在衢州市常山县档案馆珍藏着一支包裹着泥土的钢笔,这是常山县第一位烈士徐时云生前使用的钢笔。1989年,因常山县城建设需要,徐时云墓地被征用。在迁坟过程中,徐时云的侄子徐起良意外发现了一支黑色的钢笔,他深知这是一支饱含记忆、见证烈士革命精神的笔。徐时云,19052月出生于常山县天马镇。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年仅20岁的徐时云满怀一腔热血奔赴上海。从那时起,钢笔就始终伴随在他左右。19262月,北伐军东路军22师政治部进驻常山,徐时云积极参加支前活动。年底,加入北伐军,随军东征,任少尉宣传科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徐时云返回家乡,但他始终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常山县成立抗日救国会,徐时云被选为检查股检查员。19327月,中共党员姜仁光来常山发展地方武装。徐时云被吸收为骨干。之后,谋得常山县警察局科员之职。在此期间,他用那支钢笔写下了许多革命的豪言壮语和秘密信件。19321011日,姜仁光在燕山主持召开骨干会议,研究确定暴动时间和行动部署。潜伏在警局的徐时云得知国民党军要分四路“围剿”燕山时,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前往游击司令部通知疏散暴动人员。国民党军把徐时云关押了起来。审讯室里始终未吐一言。在审讯了13天后,徐时云用身上唯一的钢笔写下一封绝笔信后,被押解到衢处边防司令部,英勇就义,年仅27岁。徐时云牺牲后,常山县人民政府在徐时云墓前立“革命烈士徐时云”石碑,确定徐时云为常山县历史上第一个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