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永矢弗谖,砥砺向前

发布者:护理系审核发布时间:2022-12-13浏览次数:10


以国之名,悼我同胞  

愿遇难同胞能够安息   

 12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刻印在中国同胞心底的日子。19371213日,对于南京,对于中国,是记载屈辱的符号,也是一道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

 85年前的今天  

日军在南京城  

开始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0万同胞惨遭杀戮  

 1937121日,南京保卫战打响,面对配备精良装备的二十多万日军,守卫南京的军队不到十万人,重武器更是极少。在火力、兵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所谓的“防守”,实际上是在拿生命换时间。一杆枪、一颗手雷、一个炸药包,成为了一名中国军人的所有武器;一个身份、一份责任、一颗拳拳赤子心,成为他们誓死不退的理由;一片土地、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成为他们浴血搏杀的希冀。

敌人的长刀、大炮、坦克、飞机像一只只怪兽嘶吼在血雾之中,子弹从身边掠过,轰炸在耳旁响起,但他们至死都未后退半步。硝烟与毒气一道弥漫在南京城中,脚下的大地早已被鲜血染红,一个个倒下的战士们手里还握着最后一颗手榴弹,那是必死的抉择,也是最后的守护。


 19371213日,弹尽,援绝,人亡,南京城破。血肉建筑的长城崩塌了,尖锐的警报划破南京的天空。警报声下,是在屠杀中寻求生机的平民百姓;是在金陵城内不愿撤退、血染长江的中国军人。

他们南京保卫战的中国军人:易安华,罗策群,朱赤,司徒非,姚中英……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祖国的明天,他们在山河中留下守护的身影,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85年过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雕像依然在悲鸣,纪念馆内遇难者名字的一个个光点升上天空,为我们前行的道路作出指引;刺耳的警报声中是一个个停下默哀的人民,向那场苦难致以沉重的哀思。


国家不能没有历史  

民族不能没有记忆  

回望来时路  

水深火热的年代  

如此沉重,如此辛苦  

灰暗的岁月远去  

如今的青年也早已是顶天立地  

吾辈必当责任在肩,使命在胸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今日之铭记  

不是宣扬延续仇恨  

而是要以史为鉴  

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  

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我们走出了硝烟的战场  

迈入了歌舞升平的和平时代  

在我们放声高歌的同时  

也应该在心中长鸣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