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下午妈妈走过来说:“妈妈要去上夜班了,你在家看好弟弟,听爷爷奶奶的话。”这时,我哭了。我说:“妈妈,你不是还没开学吗?你不是离开医院做老师了吗?别去了。”妈妈说:“不行,这是妈妈的工作。”说完披上衣服就走了。
上面这段话,是从一个日记本中摘录下来的。写日记的是一名年仅七岁的小男孩,名叫航航,他的妈妈是我校护理系党支部的刘晓芳老师。受疫情的影响,当大多数家庭还沉浸在阖家欢乐的节日气氛中,而航航的妈妈却穿上了工作服,站在新世纪大桥卡点,对进入蓉江新区的车辆进行防疫检测。小航航只能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对妈妈的担心。稚嫩朴素的笔迹,透露出的不仅仅是这颗幼小的心灵对妈妈的心疼和思念,同时也表达出对妈妈工作的自豪和敬意。
小航航在日记中把妈妈比作超人,但世上哪里有超人?她们不过是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肩上挑起了责任。为做好疫情防控,缓解市疫情防控资源紧张,我校号召具有卫生执业资格的教职工自愿申请,组建后备队,随时听从组织安排,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书写赣卫人的责任与担当。航航的“超人”妈妈,也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当晓芳老师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白大褂”在一个7岁孩子的眼里,有了神圣的意义。而白大褂里的“超人”妈妈,温暖而坚定,向着她的岗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