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由此可见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了。
《人体解剖学》是非常特殊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结构,但解剖所需要的人体来源却是一个难题。中国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意处置,但这些人愿意去捐、去奉献,因为他们期许,他们今日的付出,可以带动医师们将来为这个社会无私地付出。因此每一位大体老师的捐赠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也正是我们的大体老师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大体老师是特殊的老师,他们默默用身体承受着科学的践行,引导一批又一批稚嫩的医学生开启医学求知和探索之路。对于大体老师而言,死亡不是结束,而是生命的延续,化无用为大用,是大爱,也是环保。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授的对象主要是进入医学院校的一年级新生,对医学的向往与好奇,同时又有些畏惧与心慌。《人体解剖学》开学第一课尤其重要,课中感恩大体老师活动,为那些献身于医学事业的遗体捐献志愿者们默哀、致敬,也是尊重生命、感恩生命、医德教育的第一课。此后学生每次的学习都是带着感恩之情,同时解剖课全程不断的深化尊重生命、责任意识、严谨认真的态度的培养和教育。
每逢冬至,同学们不顾天气的寒冷与尚未消散的睡意,身着白大褂,手捧白菊或白烛,怀着敬畏、尊敬的心向大体老师致敬。同时感受无语良师的伟大,他们带着“宁可在自己身上划错千万刀,不让你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的精神,在死后仍然为医学、医学生奉献着自己最后的价值。 祭奠仪式上,身穿白大褂的医学生们庄重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同学们表示,缅怀大体老师是对他们心灵的一次洗礼,他们一定要怀着尊重、敬畏和感恩之心认真向“无语良师”学习,以奉献、探求、不堕之心走好从医路,用一生的努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