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感党恩丨第三期 邱艳梅 《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校》
一、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
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沧桑巨变。从当年的积贫积弱、受人欺凌,到现在的国强民富、屹立东方。百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让世界震撼的奇迹。为铭记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来走过的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我们推出《学党史,感党恩》系列专栏。 本期由药学系办公室老师邱艳梅带来的《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校》。
本期主讲人:邱艳梅
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
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这次会后,由贺诚主持的中央军委总军医处提出创办军医学校的建议获准。
1931年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瑞金朱坊村宣告成立,贺诚兼任校长。建校伊始,毛泽东就为学校确立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在当时即使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学生也不忘艰苦奋斗,师生参加战地救护工作,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忘提高思想觉悟。
1933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6月,因彭龙伯调任红一方面军卫生部部长,校长由陈义厚接任。8月,红军卫生学校搬迁至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与同年3月从福建汀州迁来的中央红色医务学校合并,仍冠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学校驻瑞金叶坪朱坊村,隔河与洋江下的中央红色医院相望,并与红军总卫生部邻近。 据了解,从学校创办到长征前,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共培养军医班学员181名、调剂班学员75名、看护班学员300名、保健班学员123名,总计679名。 长征时期,卫校师生随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两过乌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不仅边行军、边办学,还担任救护工作。据史料考证,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是唯一在长征途中办学的学校。 1937年,红军卫生学校进入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