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中药炮制

发布者:药学系审核发布时间:2021-04-14浏览次数:10

学术讲座,中药炮制


   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了解中药炮制,为加强师生学术交流,营造校园学术氛围,药学系于2021413日下午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展开了题为“揭开中药炮制的神秘面纱”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药学系教师阳强主讲。


主讲老师介绍:

   199204月生,2017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历,毕业后先后至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建昌帮药业有限公司工作2年,于2019年就职于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在校工作期间主要教授《中药炮制技术》、《天然药物学》、《药剂学》等学科,曾获得“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比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西省“振兴杯”赣鄱工匠大赛中药炮制竞赛综合组优秀奖、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系课程思政比赛优秀奖等荣誉。

什么是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指中药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进行入药,炮制的工艺根据临床是否有需要来进行,炮制工艺的方法合理都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炮制还能降低药物的毒性,还能起到缓和药物的性能,便于贮藏药物。

中药为什么要炮制?

   中药通过炮制可以使药物更加纯净,可以去除非药物成分或者是去除杂质。另外,通过对药物的炮制可以便于制剂和储藏,一般的药物可以切开,对于矿物质和化石以及贝壳类的药物,可以粉碎或者是炒制,使有效成分更容易溢出。另外,通过烘、炒等干燥处理,可以防止虫蛀,便于贮藏。中药进行炮制可以矫正气味,通过漂、洗、炒等方法,去除药物的令人不愉快的臭味或者是怪味,使病人容易服用。另外,可以通过炮制转变药物性能或者是增强药物的疗效、佐制药物的药性,通过炮制还可以减弱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者烈性。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

  中药的炮制方法非常有讲究,过程也很复杂。中药的泡制方法:分为水制和火制以及水火共治这三种方法。水制法往往用洗、泡、淋、润、飘几种方法。火制法则用炒、炙、煅,煨的方式。中药用不同的方法炮制以后,治疗疾病以及起到的功效也不相同。而且炮制过以后的中药与没有泡制过的中药,功效会截然不同,而在治疗疾病上也需要辩证应用。

  何首乌可以取原药材,清洗干净除去杂质,然后把何首乌切厚片或块,然后取生首乌片或者块,再用黑豆汁拌匀放在容器内密闭,蒸至汁液被吸尽,然后取出。何首乌味道苦涩性温。何首乌也具有补肝肾,补气血和润肠通便及解毒消痈的功效

  甘草炮制,药性由凉变温,功效由清泄变为 温补,改变了其原有药性。又如生地黄性寒,具清热、凉血、生津之功;熟地黄药性变温, 能补血滋阴、养肝益肾。还有生麻黄辛散解表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蜜制麻黄辛散作用 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一般缓和性味常用的炮制方法是蜜炙、炒制等,并总结出“甘能 缓”、“炒以缓其性”的规律。

  炮制通过多方面的影响增强药物疗效。许多中药经炮制后,其药效成分溶出率明显高于 原药材(如黄连中的小檗碱)。种子类中药经加热炮制后种皮爆裂,质地变疏松,便于成分煎出,即“逢子必炒”。

中药炮制的起源

1.起源于用药实践

  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食。

3.饮食文化的影响

  如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

中药炮制的发展

  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通过药学系这次开展的“揭开中药炮制的神秘面纱”学术讲座,让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中药炮制,了解了中药炮制的意义极其重要性,让同学们学习到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就能够适应临床治疗的具体需要,达到用药安全而有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