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药学系开展中药学专业实践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6-30浏览次数:0

8位老师,86名学生,200个香囊,256个物种,300根艾条,1300份中药植物标本,服务村民40人次,走访村民16户。这是近日在赣州市赣县区大埠乡杨雅村9天的行程结束后,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系20级中药班94位学生留下的成绩单。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将学生培养为专业优秀、企业需要、社会认可的合格人才,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系通过教学改革,将中药学课堂搬到了山野农户,把知识刻进了学生心里。

山中从无闲草,遍地皆是灵药

“这药材是在哪里找到的啊,我们还是很小的时候才见过,原来山上还有这么多宝贝呢。”杨雅村村民们对学生采摘回来的珍稀药材啧啧称奇。从苦到吐胆汁水的珍稀植物羊耳蒜,香到回味无穷的野生灵芝和黄花倒水莲茶,绿到晶莹剔透的神仙豆腐,美到赏心悦目的七叶一枝花,一株株珍稀药材跳脱书本,同学们体悟神农遍尝百草,穷搜博采。

杨雅村风景优美,气候适宜,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同学们白天沿山路而上,采集各种中药标本、挖掘药材,回到住所再一起压制标本。在指导教师的专业讲解下,同学们对药用植物的喜阴喜阳、开花落果、生境特点、功效炮制,以及中医药的"取向类比"思维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专业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探寻乡村秘方,推进传承发展

“我奶奶现在97岁了,现在每隔5、6天还要泡一次‘香草’、‘草珊瑚’、‘一根藤’、‘石菖蒲’澡。”“有种蛇药草对成年人感冒有奇效,服用一次马上能见效,只是现在不好找。”“这种牛奶藤,可以舒经活络、消肿解毒,我们从小当蔬菜吃,很好吃”。师生们详细记录下走访过程中村民们讲述的当地特色用药习惯以及一些秘方、偏方,并把口口相传的药材“土名字”通过实地调研鉴定,变成学术界通用的学名。不仅促进了中药学知识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后期药方的产学研一体化推广积累了资料。

党史学习走心,服务群众用心

“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病危临终前,开国上将赖传珠再三叮嘱子女。在赣县大埠乡暴动陈列室,师生们回顾了赖传珠将军光辉灿烂的一生,体验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以及不畏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加坚定了师生们将所学中医药知识服务于人民的理想。赣南气候潮湿,师生们带上艾条机、香囊袋,在村委会、小学、村口榕树下,教授村民们艾条和防新冠肺炎香囊的制作使用方法和中医药相关知识。村民们自己动手,制作艾条、香囊,现场体验了艾灸的神奇作用。村民们纷纷表示,这些中药保健知识非常实用,以后可以自己在家做艾灸。

在这堂“行走的中医药课”结课后,所有参与学生全部通过考核,成绩优异。本次野外专业实践活动,是赣南卫职院药学系对当前学校中药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切实提升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专业水平,激发科研兴趣、增强了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