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课堂⑨ | 神经性厌食症:对吃饭越来越没兴趣

发布者:学生工作处审核发布时间:2024-03-20浏览次数:12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欢迎阅读本期的心理健康知识小课堂。本期要介绍的主题是--神经性厌食症。

一、定义

神经性厌食症AN)是以持续性的能量摄取限制、强烈害怕体质量增加或变胖或持续性妨碍体质量增加的行为、对自我的体质量或体形产生感知紊乱为临床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患者有意造成体质量明显减轻,导致营养不良,进而造成累及全身各大系统的并发症,严重者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诊断标准

2022年出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修订版(DSM-5-TR)和2023年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中均对AN的诊断标准做出了重要的修订。目前诊断AN的必要条件有3条:

1.由患者自己造成的显著低体质量,即低于正常体质量范围的最低值,ICD-11中成年人为BMI[BMI=体质量(kg/身高2m2<18.5kg/m2;儿童/青少年低于体质量的最低预期值(ICD-11规定为BMI低于与其年龄相对应的BMI百分位的第5个百分点);

2.尽管BMI低于正常体质量范围的最低值,仍然强烈害怕体质量增加或害怕变胖或有持续的妨碍体质量增加的行为;

3.对自己的体质量或体形有体验障碍,对体质量或体形的自我评价不恰当,或对目前低体质量的严重性持续缺乏认识。

此外,ICD-11还把快速减重作为条目(1)的平行标准,即如果体质量半年内下降超过体质量的20%,即使没有达到低体质量的标准,也可视为满足这个诊断条目的要求。

三、临床表现

1.心理和行为特征

在心理上迷恋低体质量,抗拒体质量增加,拒绝维持健康体质量。很多患者存在体像障碍,对自身体形的感知异常明显已经很消瘦了,仍觉得自己很胖。

在行为上,刻意减少摄入量和增加消耗,表现为:限制饮食,包括对食物总量和食物种类的限制,常试图精确计算热量,回避高热量的发胖食物,如甜食、主食类、含油脂较高的肉类、油炸食品等;过度运动,除过度锻炼外还可表现为大量做家务劳动、长时间站立等;催吐,进食大量食物后和进食量不多时均可催吐,后期可无诱导下自然呕吐;导泻,包括口服各种缓泻剂、使用灌肠剂等方法;滥用药物,包括利尿剂、食欲抑制剂、各种减肥药等。

2.一般精神症状

包括焦虑、抑郁、强迫、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失眠等。通常随着病程进展,体质量下降越严重,上述问题越凸显。

3.躯体症状

AN的生理特征为显著的低体质量,同时常伴随其他躯体症状,主要为营养不良相关

此外,呕吐、过度运动、药物滥用也会带来相应的躯体问题,可表现为电解质紊乱造成的虚弱无力、抽搐、心慌、心律失常,过度运动的运动损伤,药物滥用的相应症状,多见心慌、多尿、腹泻、兴奋,甚至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四、治疗

1.营养治疗

包括制定合理的体重恢复目标、合理的营养重建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

合理的体重目标:包括健康体重目标和阶段化的体重目标。健康体重在成年女性患者是指恢复正常月经期和排卵期的体重,在男性则指恢复正常睾丸功能的体重,其个体化差异很大,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前体重和闭经时的体重等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正常体重范围BMI18.5~23.5kg/m2通常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参考值,多数女性的月经恢复体重需要高于闭经时体重大约2kg。当患者体重远远低于健康体重,且对体重增加有着严重焦虑时,可制定阶段化的体重目标,例如脱离危险的体重﹣﹣通常是体质量指数恢复至15kg/ m

2.躯体治疗

AN患者由于体重下降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所以首先要纠正营养不良以及由于营养不良所带来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挽救患者生命。需要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通过增加饮食、加强营养,逐渐恢复正常体重和身体健康。

3.心理治疗

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等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

AN患者不认为节食是一种病,因此在开始治疗时要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拒食可以导致营养不良,并给躯体功能造成各种损害,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充分合作,给予足够维持生命的能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支持性心理治疗

通过倾听、解释、指导、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建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改变患者对体型、体重及进食的态度和行为。认知治疗主要是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特别是对自身体型和体重的歪曲看法,进行认知重建,对于根除症状、预 防复发有效。行为治疗主要采用阳性强化法,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达到目标体重给予奖励和鼓励。

家庭治疗

AN患者的家庭模式特征多表现为纠缠、过度保护、僵化、缺乏冲突解决能力等,因此家庭治疗十分重要。家庭治疗的目标不仅是改变患者本身,而且要改变其家庭功能系统。

五、治疗原则

1.尽早确诊,尽早开始营养重建;

2.重视内科的监测评估,确保患者的躯体安全;

3.本病尚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但AN共病率高,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等会严重妨碍AN的治疗,故应重视共病的识别和治疗,可针对妨碍治疗的情绪困扰、睡眠问题、行为问题给予对症药物治疗;

4.为患者及整个家庭提供全面的心理教育,建立治疗联盟,提供系统的心理行为干预,实现全病程管理。充分的证据表明,针对疾病早期阶段的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早期治疗会导致更好的结局。

感谢各位同学阅读本期的心理健康知识小课堂,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1.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陈涵,.中国神经性厌食症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05):509-52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