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院每周一学|梅毒

发布时间:2025-04-16浏览次数:11


一、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特点是病程分期明确,早期主要殃及皮肤黏膜,晚期可侵犯心血管等。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或血液传播。

二、临床表现

一期梅毒:通常在感染后3-90天出现,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硬下疳为无痛性炎性丘疹,可发展为无痛性溃疡,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二期梅毒:通常在感染后3-6周出现,表现为全身症状和皮肤黏膜损害。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等。皮肤损害多样,如斑疹、丘疹、斑丘疹、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部位可出现特征性铜红色斑疹和斑丘疹。

三期梅毒:发生在感染后2年或更长时间,表现为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和系统性损害。结节性梅毒疹为暗红色浸润性结节,可形成溃疡。树胶肿为皮下暗红色坚韧结节,破溃后形成溃疡。此外,还可出现骨关节损害、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等严重并发症。

三、鉴别诊断

1.接触史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如果你曾与梅毒患者有过无保护的性行为,或者有多个性伴侣、静脉注射毒品等高危行为,那么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

2.临床表现

梅毒的症状复杂多样,根据病程的不同,可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和潜伏梅毒。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硬下疳通常发生在生殖器部位,表现为无痛性小红斑,迅速发展为糜烂,形成1~2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硬化性淋巴结炎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肿大,无痛感,质地偏硬。二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和全身症状。皮肤黏膜损害包括梅毒疹、扁平湿疣、梅毒性脱发、黏膜损害等。全身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食欲差、乏力、肌肉疼痛、骨痛、关节痛、低热等。三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溃疡性损害或内脏器官肉芽肿病变。潜伏梅毒无明显症状,需通过血液检查来诊断。

3.实验室检查

是诊断梅毒的重要手段,包括梅毒螺旋体直接检查、血清学检测和脑脊液检查。梅毒螺旋体直接检查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损内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包括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如TRUST/RPR)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如CLIA/TPPA)。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用于初筛和判断疾病活动性,特异性抗体检测用于确诊。脑脊液检查用于诊断神经梅毒。

4.影像学检查

如X线摄片、心脏彩超、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用于检查骨关节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

四、治疗

1.药物治疗

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和病期在2年以内的隐性梅毒。首选药物为苄星青霉素,通过肌肉注射给药,对早期梅毒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择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钠作为替代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肤、黏膜、骨骼梅毒,晚期隐性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隐性梅毒。治疗原则与早期梅毒相似,但剂量和疗程可能有所不同。首选药物仍为苄星青霉素,但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吉海反应,即在首次用药后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预防和处理。

神经梅毒:需使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首选药物为水剂青霉素G,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以确保药物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择头孢曲松钠作为替代药物,但同样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交叉过敏反应。

2.一般治疗

梅毒患者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传染他人。同时,性伴侣也应接受检查和治疗,以防止交叉感染。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进行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五、单选选择题

1. 梅毒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A. 沙眼衣原体

B. 淋球菌

C. 梅毒螺旋体

D. 尖锐湿疣病毒

正确答案:C

2. 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多久()

A. 1-2周

B. 3-4周

C. 5-6周

D. 7-8周

正确答案 :B

排版|张婧祯

校对|钟妃

责编|杨文穗

审核|刘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