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暂时性、瘙痒性风团(wheals)为主要特征,通常伴随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其发病机制涉及肥大细胞活化,导致组胺和其他炎症介质释放,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二、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风团(Wheals):红色或苍白色隆起的斑块,边界清晰,大小不等(数毫米至数厘米)。通常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可能反复出现。剧烈瘙痒,偶有灼热感或刺痛。
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较深层的肿胀,常见于眼睑、嘴唇、手足、生殖器,可持续 24-72小时,可能伴随疼痛而非瘙痒。
2. 全身症状(严重时)
呼吸困难(喉头水肿)。
低血压(过敏性休克)。
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
三、鉴别诊断
1. 刺激性或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这种状况通常发生在接触特定物质的皮肤部位,表现为红斑和水肿损害。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斑贴试验或特异性IgE试验可以帮助确定致敏物质。
2. 节肢动物叮咬反应:这种反应常见于夏天,表现为固定性、瘙痒性、多发性的小红斑性风团,中间可能有丘疹或水疱。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观察和病史。
3. 发疹性药疹:这种状况通常与药物使用有关,表现为红斑、丘疹或风团样损害,主要见于躯干,两侧对称分布。诊断需要详细的用药史。
4. 荨麻疹性血管炎:与荨麻疹类似,但风团持续时间更长,消退后可能有色素沉着或脱屑。常伴有关节痛及关节炎,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补体降低。
5. 荨麻疹型药疹:与急性荨麻疹类似,但发病前有明确的药物服用史,可能伴有高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
6. 丘疹性荨麻疹:多因蚊子、跳蚤等叮咬后出现的变态反应,皮损多为位于躯干四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叮咬痕或水疱。
在诊断荨麻疹时,医生会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消除病因:找出并避免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如感染、药物或食物过敏。
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和情绪波动。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适用于大多数荨麻疹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糖皮质激素:用于病情严重或抗组胺治疗无效的情况。
免疫抑制剂:用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如环孢素。
生物制剂:适用于大剂量抗组胺药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如奥马珠单抗。
3.中医治疗
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中药治疗,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建议在出现荨麻疹症状时,首先尝试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五、单选选择题
1. 荨麻疹是一种()
A. 感染性疾病
B. 自身免疫性疾病
C. 过敏性疾病
D. 遗传性疾病
正确答案:C
2. 急性荨麻疹的风团通常在()内消退
A. 1 - 2小时
B. 24小时
正确答案 :B
排版|张婧祯
校对|钟妃
责编|杨文穗
审核|刘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