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习俗
1.扫墓祭祖
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2.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节。
3.放风筝
放风筝象征着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4.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种植树苗成活率高。
清明诗词
《清明》
唐·杜牧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将至,我们提倡,文明祭祀,告别陋习,春季风干物燥 ,容易引起火灾,以低碳、文明、绿色的祭扫方式,做绿色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者,做森林防火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让文明祭祀“更清明”。
清明时节,我们敬畏与感恩生命,但也不要忘了对生命保持热忱,像英雄和榜样们学习,勇敢的向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