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冬

发布时间:2024-12-23浏览次数:13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进入休藏状态。 

立冬,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

一、候水始冰   

天地愈渐寒冷,水面便开始逐渐凝结,河面变得越来越纯净安宁。

二、候地始冻   

寒气愈冽,冷风侵袭,早晚温差巨大,地面开始上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进入休藏状态。 


  立冬习俗  

1、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2、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

3、补冬

  在一些地方,“补冬”的首要事就是熬制草根汤。草根汤顾名思义,就是用各类草木的根茎煮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不过光有“草根”可不行,捞去根块后,还要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一起熬制。

立冬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因此保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同学们需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立冬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因此保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同学们需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