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龋病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二、龋病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寄生于其上的生物体)和时间。
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糖(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紧紧贴附于牙面,由唾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牢固的附着于牙面,适宜温度下会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袭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1.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
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2.口腔环境,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
口腔作为牙齿的外环境,对龋病的发生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即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
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唾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
当唾液分泌减少,龋病发生率增大。临床可见口干症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龋牙。
另一方面,当唾液中乳酸量增加,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3.宿主,是龋病发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
4.龋齿发生需要一定的时间
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
三、护牙小习惯
⒈早晚刷牙、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⒉少吃酸性刺激食物,临睡前不吃零食。
⒊少吃含糖高的食物,如糖、巧克力、饼干等。
⒋少吃坚硬的食物,以免牙齿磨损。
⒌12岁以上每年至少一次口腔检查。
⒍饮食营养丰富,多食高纤维粗糙食物。
⒎常参加体育锻炼。
四、单项选择题
1.平滑面龋中最易发生龋坏的部位是____?
A.咬合面
B.牙颈部
C.根部
D.邻面
正确答案:D
2.恒牙列中,患龋频率最高的是____?
A.上颌第二磨牙
B.上颌第一磨牙
C.下颌第二磨牙
D.下颌第一磨牙
正确答案:D
五、判断题
1.牙菌斑多位于牙齿的点隙、裂沟、邻接面和牙颈部不易清洗的部位,并且紧密地附着在牙的表面,不易被唾液冲洗掉,也不易在咀嚼时被去除。()
正确答案:√
2.急性龋又称湿性龋,多见于成年人老年人。()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