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学|口腔颌面部感染

发布时间:2023-10-13浏览次数:14


牙疼的痛苦,相信很多人都领教过。不少人会把牙疼理解为“上火”,认为这都不是什么事儿,吃点消炎药,过几天就好。大多数情况下,牙疼就是“小事一桩”。但是,还有一种牙疼需要警惕,它发病时和普通牙疼无异,不过却会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甚至波及纵膈、肺部等器官,进而危及生命。

一、什么是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消化道与呼吸道的起始端,也是暴露在外的重要部位。口腔颌面部包括从上至下的发际区到下颌骨下缘,两侧延伸至下颌支的后缘。它由颌骨、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周围的软组织构成,具有咀嚼、消化、呼吸、吞咽、言语和表情等功能。

这个区域与外界接触,长期暴露于外部环境,因此容易引发感染。牙齿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起源,龋病、牙髓炎和牙周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导致感染蔓延到颌骨和颌周蜂窝组织。口腔颌面部的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的结缔组织,这些组织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感染可以通过这些区域迅速扩散;该区域血液供应丰富,感染也可通过血液传播引起严重并发症。

二、感染的病原菌有哪些

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少见的感染病原菌还包括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和放线菌。感染的发生不仅与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还与个体的免疫抵抗力、年龄和营养状态等因素有关。

三、感染途径及临床表

感染途径

包括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每一种途径都需要特定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临床表现

一般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张口困难,吞咽困难,严重者可导致高热、寒颤、全身不适。当感染持续扩散,可出现口底广泛性肿胀,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窒息乃至死亡。

四、如何治疗

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需要综合考虑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治疗包括保持局部清洁、切开引流术、使用外敷药物等。切开引流术适用于局部脓肿形成,以确保脓液排出,减少毒素吸收,并防止感染扩散。全身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根据感染的种类和药敏测定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五、单项选择题

1.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是()

A.牙源性感染

B.腺源性感染

C.损伤性感染

D.血源性感染

正确答案:A

2.口腔颌面部感染脓肿形成后治疗的主要措施是()

A.大剂量抗生素

B.对症治疗

C.脓肿切开引流和抗生素应用

D.局部外敷中药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