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梦瑶,入党积极分子,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20级高职护理8班学生,现任班级寝室长,曾获得“校级三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校级优秀迎新志者、护理系微党课二等奖”等荣誉。
红色故事:抬担架的“指挥官”王德明
朗读者:邓梦瑶
王德明,山东胶州人。1950年11月,王德明跟随部队入朝参战,担任志愿军第二十六军某连担架员。原来,王德明1947年参军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身负多处重伤,留下了残疾。上级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原计划不让他跟随部队入朝作战,但王德明反复要求,上级最终同意他担任担架员。
第四次战役打响后,王德明所在的连在汉滩江南岸担负阻击敌军的任务。这场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敌军为了切断我军后勤补给线,在汉滩江两岸和江心布成3道防线,并且将汉滩江两座简易的桥梁全部炸毁。
连队的伤员运不下来,弹药送不上去,这可急坏了王德明。危急关头,他第一个跳下冰冷刺骨的汉滩江,涉水过河。在4天的时间里,他先后下水18次,抢运伤员18人,运送手榴弹36箱。
一次,王德明刚刚运送两箱手榴弹到阵地上,发现连队出现了短暂的混乱,他赶紧上去询问情况。原来,排以上的干部全部或牺牲或负伤,连队暂时无指挥。
紧急时刻,王德明站了出来,对大家说:“大家不要乱!我是党员,是老兵,现在听我指挥!”说完,他开始布置战斗任务,将全连剩下的15人进行战斗编组。
简短布置完后,敌人已经黑压压地冲了上来,王德明沉着指挥,很快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攻击。
敌人被打退后,王德明立即组织出战壕捡弹药,然后迅速部署兵力迎接第二次攻击。根据他的部署,阵地正面以及左右两侧均安排5名战士,形成一个半环形,每名战士配备3颗手榴弹,并下命令:不准开一枪,所有人等到敌人进入20米内再扔手榴弹。当敌军再次发起进攻时,王德明一声令下,15名战士手榴弹齐发,敌军再次被打退。
此时王德明等人的弹药已然不足,面对敌人的冲锋无法再拼火力。王德明轻轻抚摸了一下手中的刺刀,坚定地说:“兄弟们,是时候拼刺刀了!打完弹药,听我号令,杀他个片甲不留!
王德明甩掉了机枪,抽出刺刀吼:“杀!”他第一个冲出战壕,直接冲着穿大衣的敌军指挥官杀去。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同时冲出战壕,杀声震天。就在这时,我方增援人员赶到,牢牢守住了阵地。这一战,王德明一人歼敌39人,荣立特等功。王德明回国后,上级安排他在原来的部队任职,王德明拒绝了,他选择了回老家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