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9年工作报告

来源: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20-01-07浏览次数:240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9年工作报告

202017日)

 

2019年,学院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发展新一轮大好历史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礼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部署要求,围绕将学院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区域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药卫生健康类技术技能型高职院校的目标,坚持厚德精业校训和勤学、慎思、仁心、笃行校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迎评促建目标导向,更好地统筹推进改作风、提效率、促改革、强内涵、补短板、优环境、夯基础各项工作,上下同心,笃定前行,学院不懈追求的扩规模、强内涵取得新突破,高职办学成果丰硕,较好地实现了学院十三五规划预期愿景。

第一部分 2019年工作总结

一、紧扣学院改革发展,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

学院党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开展基层党建达标创建为基础,以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学院改革发展基础、能力和水平。

(一)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党委统揽全局责任得以切实履行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按照“3+X”模式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年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共20次。同时,组织教职工参加校内外各类政治学习500余人次,为历年最多。

二是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年召开党委会21次,党政联席会5次。修订完善了适应高职办学的制度,定期研究并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办学目标和方向、党风廉政、意识形态、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学生管理、群团工作、人民武装、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精准扶贫、扫黑除恶等,为学院稳步有序发展、培养人才把稳了方向、明晰了责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完善中层部门考核、建立每周台账和双周行政巡查、每月教职工大会等制度,更好地推进了工作落地见效和民主管理、信息公开。

三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学院党委不折不扣,按时按质,确保了上级规定动作全部到位。领导班子形成了10个问题清单,检视了13个具体问题,明确了25条整改措施。班子成员共深入基层调研20人次,征求意见建议26条,发现问题11个,已经解决学生用餐拥挤、校医院建设等问题。学院主题教育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的典型做法在市委主题教育简报中刊登,在多次督查指导中,第18巡回指导组提到学院在其指导的8个学校中,主题教育开展得最扎实。

(二)抓基层打基础,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根据学院发展实际和党的建设要求,重新调整了党支部设置,内设机构中新增设了机关党总支,成立了7个在职党支部和1个离退休党支部,首次配齐了专职(副)书记和组织员,完善了学院党建组织架构。各党支部压茬跟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学习日制度,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了党员教育实践活动。更加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公开承诺、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党费收缴等工作。开展了党建工作督查3 次,做到了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共 22场次。推进了发展党员工作,全年发展党员80名。举办了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展了党建共建帮扶活动。开展了党建助力龙南关西翰岗村脱贫攻坚活动,帮扶村今年将退出贫困村。按300元/人的标准落实了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启动了宿舍党建活动室建设。

(三)坚持人才强校,教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任用了年轻干部7名,重新调整任命了基层负责人。在赣县开展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了专职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5期,首次组织党务干部到郑州卫生职业学院交流学习、到兰考进行党性教育。邀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成兵等领导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10 期;组织参加省委、市委和学校组织的培训班学习200余人次;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00余人次;一大批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为历年最多。出台了《学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推进了高职师资建设,有232人取得高校教师资格,48人获得高职教师系列专技资格,74名副高以上中职教师系列专技人员申报了职称转系列,20人获得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组织实施了3次人才招聘工作,新录用52人。加强了干部职工管理、监督和考核,完善了师德师风制度,出台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教师违反职业行为报告等制度,对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将机关工作人员考核、专任教师考核、聘用人员考核合三为一进行综合考核,强化了中层部门日常工作考核,开展了中层干部年度工作述职、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开展了五四七一教师节评先评优活动,选树典型。10人获评全市育人先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校内评选出先进基层党支部3个、优秀集体3个,优秀共产党员13人、优秀党务工作者5人,优秀教师22人、优秀教育工作者20人、优秀班主任12人。一年来,创先争优意识、榜样力量更加显现,教职工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

(四)创新党建载体,凝练学院党建品牌特色。三联三创三做活动作为党建品牌活动持续打造,取得较好效果。院领导深入基层联系学生五个一活动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获得感。开展赣卫面对面活动。组织2期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院党建品牌活动形成案例,荣获全省卫生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案例一等奖。

(五)抓实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建设不断升华。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唱响主旋律,宣传思想取得突破。在中国青年网等国家级媒体发布新闻报道3篇,在中国江西网、省教育厅网等省级新闻媒体发布新闻报道71条,在赣州新闻联播、客家新闻网等市级新闻媒体刊播报道83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微文202篇,微博近400条,学院官方网站编辑新闻630余篇。围绕礼赞国庆70周年,组织举办的系列活动亮点纷呈。青春告白祖国视频入选学习强国。首次开展推荐评选赣卫好人榜活动,评选赣卫好人32人。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六)加强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三全育人意识更加深入。召开了思政工作座谈会,加强了思政队伍建设。专门出台精品思政课程建设方案,开展课程思政竞赛,正在建设10门精品思政课程,周武兵荣获全省十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名奖。完善思政阵地,投入200万元建成思政教室。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召开了两次会议。承办了2019年全省卫生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有1篇获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签订了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责任状。加强正面引导,严守阵地。管好课堂阵地。落实报告会、社团等审批制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微博、微信、QQ群及论坛、期刊等备案登记工作的意见》。开展了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排查和分析研判。开展了扫黑除恶工作和综合治理,净化了思政和意识形态教育环境。

(七)加强群团建设和统战工作,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加强了共青团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工作,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团的建设,探索创新团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了基础团务、团干部配备及培训、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团员发展工作、团学活动。按照学院架构,重新设立各系团总支和教工团总支,规范学院团建工作。精心组织每月主题活动,开展文明卫生行动承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日常行为更加规范,认真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及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特别主题团日活动。举办学院第一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第一届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提升了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开展学院第二届微团课大赛、第二届文明风采大赛、赣卫开学季活动、青春大舞台文艺演出、经典晨诵活动及青春告白祖国等系列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活跃了校园氛围。全省微团课大赛吴海风获三等奖,实现微团课省赛零的突破。健美操队在全国、全省大赛上继续保持佳绩。学院天使志愿团获赣州市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殊荣,天使志愿服务项目荣获赣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学院被评为全省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全市高等院校无偿献血先进高校,学院团委被评为赣州市五四红旗团委,黄彦荣获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曾雅楠荣获赣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刘晓芳等6人荣获赣州市青年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加强了工会建设。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及关爱职工实事。学院工会荣获赣州市工会先进单位,余丽霞老师荣获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加强了统战工作。建设了1个标准活动室,支持学院农工党支部改选工作,多人获得民主党派先进个人。

(八)坚持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制定了《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责任分工》《学院纪委委员工作职责、分工及联系部门工作制度》,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一岗双责要求,形成了一把手管总、班子成员把门、各部门负责人主抓的局面。开展党规党纪在我心中知识竞赛活动、以案四说廉政教育宣讲,开展了倡导清廉家风,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清风家访活动,推进党风廉政文化进校园建设,开展了新入职教职工廉政教育,签订廉洁从教从业承诺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经常性开展明察暗访,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点开展集体廉政谈话及推送廉洁提醒短信。实行商业利益关系人信息登记制度。将廉政档案建设工作由原来的科级干部扩大到全体行政人员,严格执行婚丧喜庆两报告一承诺制度。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全年共立案2起,调查处分(处理)4人,其中党内严重警告、降低岗位等级1人,诫勉谈话1人,约谈提醒2人。受理信访举报6起,回复6起。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学校重点工作、师德师风、师生管理、招投标等专项督查9次,开展院级工作台账和处室工作台账常态化督查9次。建立校园俗风陋习微信曝光台、举报邮箱、电话,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作用。加强纪检队伍建设,举办1期纪检干部培训班,有序推进学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二、围绕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教育教学改革有新突破。

一是教学诊改工作有新突破。建立质量管理办公室,组建五层面诊改办公室,统筹推进诊改工作。建立诊改工作机制,促进教学诊改工作不断推进。

二是落实国家教学标准有新突破。修订了11个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9个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是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有新突破。落实拉高标杆 争创一流工作要求,选定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标杆学校,组织336名干部、骨干教师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跟班学习。

四是高职双师素质培养有新突破。学院选派10名专业教师到蓉江新区高校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临床实践,6名专任教师到医院进修。学院首批20名教师取得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

五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有新突破。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专题培训,组织校级教学能力大赛,推荐优秀项目参加省赛,吴海风、舒洁、牛晓强团队获省赛一等奖,龚小娇、蔡鹃、刘晓东团队,向好、谭奕华、何署芳团队和袁萍、赖莉丽、曾娇团队分别获赛事三等奖。陈昌龙老师获全省口腔院(校)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优胜奖;2019年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中,邓聃老师获梦幻彩妆第三名、康红萍获创意美甲第四名、杨启获半永久定妆第五名;江西省首届振兴杯赣鄱工匠健康与社会照护技能大赛中,向好荣获第二名、郭清荣获第四名。学院每年12月对接省赛、国赛、世赛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学生在全国高职组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获三等奖1个,在江西省高职组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个。谢慧玲获得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职组三等奖、江西省护理技能竞赛高职组三等奖。在全国第六届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上,曾雅洁获高职个人二等奖、刘艳和曾思凡获高职个人综合成绩三等奖,衷惠萍、巫丹妮获中职个人三等奖、吴雨获中职个人优秀奖;王露梅参加2019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竞赛荣获三等奖;孙权圣参加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卫生健康行业(口腔修复体制作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优秀奖;2019年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上,黄佳慧获创意美甲第一名、郑苏悦获创意美甲第二名、熊雅莉获新娘彩妆第二名。打开了学院高职竞赛获奖新局面,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影响。

六是打造育人名师,培养新教师有新突破。余丽霞荣获江西省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奖、江西省模范教师。建立新教师课堂教学档案,及时了解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真实状态,为新教师专业成长铺设快车道

七是三教改革有新突破。2019年,学院首届高职护理、助产专业毕业生护考通过率达到94.78%,三年制中职通过率为88.14%,在省内兄弟院校中高居第一,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八是带头人培养与团队建设有新突破。出台《专业带头人培养与专业团队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学科带头人培养与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完善保障机制,专业团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二)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各专业发展。根据赣南苏区基层卫生人才需求,学院申报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等3个国控专业,并先后通过了市级、省级、国家级专家评审,有望实现国控专业零的突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别与市人民医院、维乐口腔医院组建了麻醉护理口腔护理专业班级,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组建药学崇优班、护理卓越班,推动专业发展。

(三)加强数据分析,提高质量保障。做好了2018-2019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和教育统计年报资料的采集工作。较好完成了2019年质量年报。

(四)教学实训条件不断改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新增了内科穿刺室、心电图室、体格检查实训室和五官科实训室;中医康复实训中心新增了中医脉诊实训室、中医舌诊实训室;医学技术实训中心建成检验数码互动实验室和2间美容专业生活美容实训室;药学实训中心建成了中药炮制室和显微鉴定实验室,对中药标本馆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改造;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了虚拟仿真实训室。一批实训设备设施添置、安装和投入使用,校内实训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录播教室、思政教室、篮球场、乒乓球室、语音室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围绕扩规模夯基础,推进招生就业产教融合

(一)招生工作取得跨越式提升。全年共录取高职新生2256人,较去年增加1330人,增幅达143.6%,高职在校生规模达到3545人。另外,今年还完成了1949名中职、163名五年制学生招生录取工作,中、高职全年共录取新生人数为4368名。完成了2023名中职学生的高考报名组织工作,为2020年高职单招储备充足的生源。学院未雨绸缪,探索、成立了高职单招联盟,与5家职业学校签订高职单招联盟协议,开展校校合作,积极储备今后多年的高职生源。

(二)就业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学院高职就业工作顺利通过首次大考,首届456名高职生顺利毕业。成功举办2019年毕业生双选会;加强了就业工作平台建设,建立就业单位信息库,482家企业入库。做好了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和就业补贴工作。高职首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5.31%,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三;留省就业率75.4%,较江西省50%留省就业率的要求高出25.4%,较好的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就业满意率84.5%,就业跟踪率高达99.7%,顺利完成了省就业办下达的就业任务。同时,学校还有326名五年制和1509名中职毕业生顺利毕业,中职毕业生就业升学率为92.5%,较去年有进一步提升。

(三)校企合作稳步推进。2019年,新增校企合作项目6个,分别与市妇保院成立高职护理定向班,与市人民医院合作实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50.51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人民医院合作组建麻醉护理专业班,与维乐口腔医院合作组建口腔护理专业班,与昌盛大药房共建理实一体仓储物流实训中心,与仙峰谷生态园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

(四)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举办了学院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392个项目、1019人报名参赛。推选了一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参加省赛,其中《笃爱一生——母婴健康管理中心》获江西省第五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为高教主赛道中唯一获银奖以上殊荣的高职院校;另外,《笃爱一生——母婴健康管理中心》《职业邦》在江西省第五届创业公开课中分获大赛最佳项目奖和金点子奖。培育了创新创业队伍,蒲公英创新创业社团获十佳百优社团称号。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培训班。与云创智谷、赣州仙峰谷等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四、坚持质量导向,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

制定了2019年教学系部教科研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课题经费管理制度,制发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登记本,规范科研经费的报销细则和流程,提高科研经费报销效率和经费使用率,提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性。2019年,学院科研课题申报94项,目前有57项课题已获得立项;结题课题38项,科研立项和结题数量再创新高。全年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论文2篇,论文再上新的档次;合作参与授予专利1个,主编和参编教材14本。积极做好优秀教科研成果奖申报推荐工作,余丽霞的《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新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获得第十六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做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工作,余丽霞、廖禹东、潘建萍、陈小兵被评为赣州市首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做好了专家培育工作,邓鼎森、余丽霞、周武兵加入赣州市社科专家库,潘建萍列为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组织参加赣州市科普大赛,赖德慧老师获得优胜奖和赣州市优秀科普使者证书。鼓励教职工外出交流学习,推荐15位教职工加入各级学会,推荐40多人次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完成了15次院内学术活动,教职工学术认识得到提升。编印学报2期。

五、坚持学生为本,学生管理日益加强

(一)学生管理机制日益健全。修订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印制了《学院学生管理制度汇编》。成立学院党委学工部和学生工作委员会,定期分析研究布置学生工作,统筹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强化了学生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二)辅导员队伍日益强化。制定学院《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印制《辅导员工作手册》《班级工作手册》,规范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招聘和选拔了一批专职辅导员,充实了辅导员队伍。举办学院首届辅导员技能竞赛,开展了经常性的班主任、辅导员业务培训。

(三)服务学生意识日益增强。成立学生服务站。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生宿舍设施条件。严格落实国家奖、助、免、贷资助政策,做好了2019年春季、秋季学生资助工作。开展了携笔从戎、绽放青春主题征兵宣传工作,为今年入伍的 11名大学生举办了欢送会,征兵完成率名列全省高校第6名。

(四)学生文明安全教育日益加强。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主题团课、视频教育、学生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现场演练、知识竞赛、文化活动等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文明安全教育。组织开展建国70周年青春告白祖国活动、感恩母校 梦想起航为主题毕业季活动、消防、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和应急疏散、消防救援演练、预防校园贷、网络刷单、电信诈骗宣传活动,学生安全教育成效显著,校园环境卫生整洁,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在校园内积极阳光健康成长,校园安定和谐。

(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完善。健全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网络,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构建校院联动机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较好地维护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六、落实安全责任,抓实校园安全稳定

制定了年度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规划,签订年度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发放《校园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台帐》,规范各处室综治工作的开展。每月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做好了两会、五一、国庆70周年大庆等全年各重要敏感时段、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时期的校园维稳工作,保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强化了公共安全防护。加强与城管、公安、交警、综治办等多部门联系,治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2019年,学院未发生安全稳定事件,校园和谐平安。

七、坚持深化合作与对外交流,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巩固成人教育。现有各类继续教育在校生1362名。完成了对江西中医药大学974名成教毕业生实训考核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习中心被评为2019年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称号。

(二)拓宽短期培训。开展了第三届育婴师培训考证工作,培训学员223人。加强与企业合作,与赣州仁君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签订美容师培训项目合作协议,举办中级美容师鉴定考试;与深圳市优视眼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订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鉴定考试项目合作协议,在学院建立眼镜验光和眼镜定配实操室,共同举行两工种的鉴定考试。落实《赣州市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完成了2019年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项目线下培训工作,培训学员3300人次。向省卫健委申报卫生健康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健康管理师、口腔修复体制作工培训机构备案;向市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报并获得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6个专项能力证书考点。申报国家教育部1+X证书制度老年照护、母婴护理职业技术证书试点学校,完成老年照护182名学员培训和108名学员考证工作,完成母婴护理师资培训。组织了2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蓉江新区高校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稳步快速发展。2019年,中心各项业务收入逐步上升,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增长。

(四)学院影响力得到提升。成功承办了全国卫生行指委第二批次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专家评审会和全国高职检验专业贯标及课标研制工作第二次会议,得到全国专家、同行的肯定;苏州卫职院、省卫职院、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南昌市卫生学校、上饶市卫生学校等一批兄弟院校到校交流,学院影响力得到提升。承接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蓉江新区管委会等单位的国考、招聘考试15次,考生近3.9万人。学院临床和中医两个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顺利承接了考试任务,方便了赣州及周边医务人员参考。

八、加强服务保障,办学环境持续改善

(一)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加大了基础建设,完成了实训楼及配套工程和服务中心、校医院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室外篮球场改造工程,进行学生宿舍翻新改造,增设了晾衣架,做好了各类门的更换,建成思政教室、语音室、录播教室和乒乓球馆等一批设施,完善了一批实训设施设备,实施校园道路、庭院绿化、食堂改造等项目,启用了学生服务中心超市、店面,解决了一批涉及学生生活、运动等基础设施问题。更换了一批学生课桌椅,添置了一批教职工办公桌椅,改善了师生办公学习条件。加大了校园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完成政府采购及招标项目64项,总金额达2318万元,项目数量是2015年到2018年四年的总和。筹措6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电力扩容项目,改善学院电力容量不足问题。争取8000万元政府专项债券启动新建4栋学生宿舍、体育馆和食堂项目。

(二)政务运行规范有效。全年收到上级各类文件1810份,制发文件259份,工作量大、要求高、时效强,确保了工作及时、有效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学院制度建设。加强节能管理,强化节能宣传,加大校园用水、用电设施维修、巡查力度,人均电耗、水耗显著降低。健全了学院财务制度,加强后勤保障服务。加强了对食堂的监督管理建立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及管理办法。加强了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校园整体干净整洁美丽。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完成文书档案、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严格按上级要求完成了公车改革工作。保密、信访、计划生育、老干、关心下一代等工作运行有序。

(三)财务运行更加稳健。进一步开源节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2019年,学院总收入1.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涨1.99%,其中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收入2327.4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涨19.04%;争取专项资金2104.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7%

(四)图书馆建设得到提升。建成了剔旧书库,购置及更换了电子阅览室的阅览椅,更换并增加一楼学生阅览室的阅览座位,新增阅览座位380个。增加纸质图书5万余册,馆藏总量达到30万册。购买电子图书23万册,进一步丰富了教职工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

(五)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有序推进。加大了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结合绿色机关创建活动,开展了校园环境及办公室、食堂、教室、宿舍环境整治活动,改造了老校区基础设施。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投入5万元购置了分类垃圾桶和垃圾亭。获得市级无烟校园称号。

(六)医疗保障得到强化。启用附属医院大楼,完成校医务室搬迁,极大改善了师生就医环境做好校园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了师生健康中国健康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

一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但离形势的要求、离学院的发展、离教职工的期待还有一些不足困难,特别是队伍素质还难以适应高职办学需要、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硬件不足的制约、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缓慢等问题需要直面解决。

第二部分 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学院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关键之年。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落实职教20,对标对标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目标,重点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奋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制定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党支部、系部学习计划,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领师生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标准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工作。

(二)扎实推进党的建设。落实党建机制,强化两个责任,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继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常态化。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领导干部、中层部门目标考核。发挥好党校和思想政治研究会作用。持续抓实抓好党建共建、精准扶贫等工作。

(三)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落实一岗双责职责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续推进改作风、提效率,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加强警示教育,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带动政风教风学风校风的不断改进。

(四)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及时分析研判,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坚持正确导向,抓好宣传思想、舆论引导工作,为学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注重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加强干部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职工教育培训培养力度,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中层干部培训,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丰富教育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切实加强政治意识和政治规矩,依法廉洁从政从教。争取编制备案制政策,靠大联强,引培结合,推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利用3年时间培育一批专业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和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开展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创建工作。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医教融合,加快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吸收校企合作医院、企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引导兼职教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稳定和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加强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督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和教师行为十项准则。探索推进交流合作。

(六)加强校园宣传与文化建设工作。总体规划建设校园文化,注重红色文化传承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持续开展每月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社团、协会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加大校园宣传力度。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做好优秀典型选树。加强新闻宣传推广,持续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全力做好文明校园、卫生校园、无烟校园创建工作,建设文明和谐美丽校园、绿色校园。

二、推进教学诊改,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七)推进教学诊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全面扎实推进教学诊改,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通信息孤岛,提高教学诊改效率。

(八)完善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细化学院管理制度体系。完善院系二级管理,做好绩效工资系部二次分配,进一步发挥系部在办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健全校企、产学深度合作机制,探索紧密结合、深度融合的校企政合作模式,扎实推进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好教育统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统计,提高教育质量年报水平。

(九)推进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优化专业设置,做好健康管理、言语听觉康复技术、针灸推拿等新专业申报工作。培育优势专业,推进专业群建设,努力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贯彻专业教学标准,优化课程设置,修订完善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国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完善实训室建设,推进实训楼装修改造;加强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推进专业课程建设,继续做好课程包建设,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依托专业建设资源,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落实。

三、严格学生教育管理,全力支持学生全面发展

(十)加强学生管理。完善思政育人机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做好学生日常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学风建设,注重学习习惯、人文素养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生管理院系二级管理,发挥党委学工部、学工委作用,形成学工、团委统筹推进,系部具体实施的管理体系。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和团学队伍建设,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充分发挥校园一卡通服务功能,提升学生管理信息化。完善学生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团委形体训练房建设。开展国防教育,做好学生军训工作。提高体育课程质量,认真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十一)做实招生就业创业工作。稳步扩大高职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实习管理,确保实习质量和实习生安全。抓好毕业生就业指导,精心筹划双选会,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率95%以上、专业对口率80%以上、本省就业率60%以上和就业满意率80%以上。完善并落实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

(十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美育教育与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加强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

四、加强科研建设,提高科研水平

(十三)强化科研管理。发挥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激励作用和绩效分配科研任务导向作用,促进优秀科研人才培养和创新科研团队培育。争取申报课题、立项课题、科研经费新突破。

(十四)注重科研水平和质量。发挥现有优势与特色,瞄准科技前沿,紧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发明专利申报工作。积极做好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培育和申报工作,推进教学科研成果申报工作。扩大高水平学术交流,提高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五)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建设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的技术技能平台,推进赣州市赣南中药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并完成验收,推进赣南中医药应用项目研究。努力申报省级实验室建设项目。

五、提高学校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十六)加快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实施电力扩容项目,提升电力保障能力。推进学生住宿、食堂、室内体育馆建设,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严格控制办公经费,加大投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继续投入资金,改善学生住宿条件。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十七)加强政务能力建设。加快公文运转,加强重大事务和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调度,强化制度、台账督查落实。推进内控建设,强化审计监督,防范廉政风险。做好节能、控烟、保密、计划生育、信访、信息公开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增强后勤服务能力,保障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安全有序。

(十八)加快附属医院建设。推进校内附属医院建设,加快完成医院大楼二楼、三楼装修工程,打造康养病区;适时启动学院东大门建设,推进附属医院向周边群众开放等。加强与校外3所附属医院联系并挂牌,在人才培养上开展实质性合作。

六、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社会服务能力。

(十九)加强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积极做好国控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充实基层医务人员队伍。主动融入两城两谷两带建设,承接新能源汽车城医院,为新能源汽车城发展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与章贡区人才产业园对接,为青峰药业等青峰药谷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学院教学资源优势,扎实做好2020年全市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工作。认真落实《赣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方案》,为医药卫生在职人员开展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拓宽成人教育办学途径,加大宣传力度,稳步扩大成人学历教育办学规模,提升在职人员学历。做好育婴师、健康管理师、口腔修复体制作工、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职业技能证书试点培训、考证工作,规范和提升相关从业人员职业能力。

(二十)继续承接好上级各类考试。发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作用,承接好2020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力支持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蓉江新区管委会等部门的各类考试组织工作。

七、关心民生,持续增加师生员工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十一)关心教职工生活。创造条件让教职工共享学院改革发展成果。关心离退休职工、困难职工生活。

八、凝心聚力,协同致力学院发展

(二十二)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学院工作中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支持和指导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抓好民族宗教工作,强化政治引导。

(二十三)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学院教代会制度,扩大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工会开展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

(二十四)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加强团学协作,发挥院、系、班团组织作用,大力开展每月主题活动,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加强社团管理,指导社团开展活动。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做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工作。

新的一年,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将上下齐心加油干,继续把高职规模做得再大一些,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把内涵建设再提升一些,朝着将学院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区域性医药卫生健康类技术技能型高职院校努力奋进。